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3年9月16日 (六) 10:58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保护区名称 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 黑龙江省伊春市
面积(公顷) 62567.0
坐标 东经129°58′29″--130°23′07″,北纬48°19′21″--48°40′20″
海拔
主要保护对象 白头鹤、驼鹿等珍稀动物及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类型 野生动物
级别 国家级
始建时间 20040427
主管部门 林业

地区描述

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主脉东侧北坡。保护区位于《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研究》所列16个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吉林长白山地区内,处于中国东北泥炭沼泽集中分布区,拥有小兴安岭山脉保存最完整的多种典型湿地组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认定为大面积群落清晰、保存完整的典型泥碳沼泽湿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8′29″--130°23′07″,北纬48°19′21″--48°40′20″

地形地貌特征

白头鹤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在早古生代以前,为稳定的浅海环境,随着地壳运动,海槽不断下降,海底火山喷发出大量中基性火山岩,并在较深海槽里沉积了泥钙质及泥质物质,其中并有超基性岩侵入。后来,地壳运动又表现为上升为主,升降震荡,接受了陆源碎屑沉积。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表现为隆起地块,受裂陷作用的影响,地块活化,裂陷,发育了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及湖泊沉积。

重要鸟类

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中国白头鹤之乡”响誉国内外,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区内分布着近90只白头鹤,约占全球总量的1%。脊椎动物81科331种,其中鱼类13科39种,两栖类4科8种,爬行类3科10种,鸟类46科223种,兽类15科51种;昆虫101科465种;土壤动物42科67种;真菌59科480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紫貂、原麝、白头鹤丹顶鹤东方白鹳金雕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驼鹿、黑熊、马鹿、乌林鸮苍鹰普通鵟花尾榛鸡白枕鹤等42种,省级一般保护动物174种。

重要植被

白头鹤保护区在植物区系构成上属长白植物区系(亦称满洲植物区系)。按中国植被区划理论归于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亚区。保护区内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分布有174科1011种,其中地衣植物12科80种,苔藓植物53科169种,蕨类植物14科49种,裸子植物2科7种,被子植物93科706种。根据1999年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Ⅱ级保护植物7种,即红松、浮叶慈菇、野大豆、水曲柳、钻天柳、黄檗和紫椴。

生态特征

区内山青、水秀、石奇、林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森林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群落结构或生态系统水平上,均反映了小兴安岭特色,是小兴安岭地区的典型代表。是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与森林可持续利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对于小兴安岭地区生态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采取的保护措施

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管理局—管理站—管理点三级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保护条例,为保护区的依法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依据。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管理机构

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91%E9%BE%99%E6%B1%9F%E6%96%B0%E9%9D%92%E7%99%BD%E5%A4%B4%E9%B9%A4%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14306791?fr=ge_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