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人鲨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2023年9月2日 (六) 12:02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序号 379
中文名 噬人鲨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软骨鱼纲
鼠鲨目
鼠鲨科
拉丁名 Carcharodon carcharia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Great White Shark
IUCN红色名录等级 VU
CITES 附录II
体长 140 - 800cm
体重 520 - 770k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体纺锤形,躯干粗大,头、尾渐细小。尾柄平扁,具一侧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较短,钝尖稍突。眼中大,圆形,瞳孔竖直,无瞬膜,位于口端上方,距第一鳃孔颇远。鼻孔狭小,距口端比距吻端为近,前鼻瓣具一细小突出,鼻间隔比鼻孔宽约大2.5倍。口大,弧形,口宽大于口前吻长,比口长约大2倍;唇褶短小,口闭时下唇褶被掩蔽。齿大,三角形,直或稍斜,边缘具细锯齿,1-2行在使用;上颌齿每行26个,宽与长约相等,第一和第二齿最大,第三齿较小,第四齿以后渐小,最后数齿很小;下颌齿较狭,每行24个,第一和第二齿最大,第三齿以后渐小,最后数齿很小。喷水孔很小,位于眼后,有时消失。鳃孔5个,宽大,最后两个距离较近,最后1个恰位于胸鳍基底前方。 背鳍2个,第一背鳍颇大,几呈等边三角形,起点约对着胸鳍里缘中部,上角钝尖,后缘稍凹,下角尖突,未伸达腹鳍起点垂直线;第二背鳍很小,基底后端与臀鳍起点相对,上角钝圆,下角尖突。尾鳍宽短,叉形,尾椎轴上翘,上尾叉比下尾叉大1.3-1.4倍,由上叶,尾椎轴,下叶中后部组成;下尾叉单由尾鳍下叶前部的突出部分组成;下叶中后部间具一缺刻。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同大,恰位于第二背鳍后面下方。腹鳍颇小,约位于背鳍间隔中部下方,后缘稍凹,里角尖突。胸鳍大,呈镰形,后缘凹入,外角钝尖,里角钝圆。 背面和上侧面暗褐色,青灰色,或近黑色;下侧面和腹面淡色至白色;胸鳍腋上具一黑色斑块;腹鳍白色,前部具一青灰色斑块;胸鳍、背鳍和尾鳍后部暗色。


栖息地

冷温和暖温区近海上层大型凶猛鲨,活动在表层下至大陆坡水深1280 m处。活泼善泳,平均巡游速度每小时3.2 km,可突发快速冲刺,有时跃出水面。体长可逾800 cm,通常捕捞个体长140-600 cm。


食性

性凶猛,捕食各种鱼类、海龟、海兽等,有袭击渔船和噬人记录,为现存最凶残鲨类之一。掠食各种鱼类、鲨鱼、魟、头足类、蟹类、海鸟、海龟、海豹、海豚、鲸鱼、动物腐尸等,有袭击船只及攻击人类的纪录。最重要的猎物是海洋哺乳动物,包括海狮、象海豹和鱼类,包括其他鲨鱼和乌贼鱼。海洋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偶尔被吞食。不吃海鸟和海獭,因为这些动物通常被发现因遭遇噬人鲨而受伤,但不知道是被吞食的。


繁殖

雄鲨在约350-410厘米长时成熟,雌鲨在约450-500厘米长时成熟。卵胎生。胚胎会在子宫中孵化,并通过摄入未受精卵来滋养直到雌性生产。在子宫中时,胚胎吞噬自己的牙齿,也许是为了再利用钙和其他矿物质。妊娠时间未知,但据信为1年或一1年以上,雌性每2-3年产1次,产仔数为2-17。在雌性噬人鲨的背部、侧面,特别是胸鳍上观察到一些咬痕,已被解释为交配疤痕。与其他种类的鲨鱼一样,雄性噬人鲨在交配时可能会抓住雌性。可能活到70岁以上。


地理分布

全球亚寒带、温带海域广泛分布。国内分布于东海、黄海和台湾东北部海域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

噬人鲨 Carcharodon carcharias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