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Guangdong Shenzhen Futian Mangrove Wetlands)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选录时间 | 2022年10月 |
面积 | 36764公顷 |
所属行政区 | 广东省深圳市 |
行政区代码 | 4403 |
坐标 | 22°31'34"N,114°00'34"E(范围站位暂无) |
海拔 | 0—4m |
湿地类型 | G I |
湿地标准 | 1,2,4,5,6 |
湿地标准
- 1:有代表性、罕见或独特的自然或近自然湿地类型。
- 2:存在罕见物种和濒危生态群落。
- 4:在关键生命周期阶段或恶劣条件下提供支持。
- 5:拥有超过20,000只水鸟。
- 6:水鸟种群超过总数的1%。
地区描述
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以下简称福田红树林湿地),也称为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深湾)东北海岸,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混合盐水和淡水,具有河口和海湾的特性,红树林、泥滩和鱼塘共同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与香港米埔沼泽和内深湾一起,构成了深圳湾(深湾)完整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六个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福田红树林是中国南部海岸典型的红树林湿地。 该地区丰富的细粒沉积物和肥沃的水质为红树林湿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红树林植物及其附生藻类碎屑为底栖动物和鱼类的发展提供了食物来源。广阔的泥滩上密布着各种底栖动物,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是候鸟重要的觅食地。 此外,福田红树林湿地还具有消除波浪、固碳、释放氧气、净化水质等重要生态价值。
地形地貌特征
该湿地位于深圳湾东北海岸,毗邻香港米埔沼泽和。该地的湿地类型包括潮间泥滩、潮间森林湿地和水生塘,形成了典型的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受海平面变化、水动力特性和物质积累过程的影响,该地主要具有冲积平原、沿海沙洲、红树林泥滩、裸露潮滩和潮滩水道等地貌特征。
重要鸟类
湿地广阔的泥滩上密布着各种底栖动物,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是候鸟的重要觅食地。同时它也是东半球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东亚——澳大利亚)上的一个重要站点,是许多迁徙水鸟的理想越冬地和过境点。共记录了257种鸟类,其中有青头潜鸭、黄胸鹀、大杓鹬等濒危鸟类。该湿地保留了大面积的天然红树林,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同时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如大滨鹬、小青脚鹬、东方白鹳等。它们是大量越冬水禽的良好栖息地,如黑脸琵鹭、反嘴鹬。
重要植被
福田红树林湿地是中国南海深圳湾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记录了346种植物,如小果柿、滨海槭、白桂木、土沉香等濒危植物。
生态特征
福田红树林湿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夏季炎热。湿地的土壤主要类型包括盐渍土、红树林盐渍土和沼泽盐渍土,海拔高度为0~3.8米,其中湿地类型包括潮间带泥滩、潮间带森林湿地和水生池塘,形成了典型的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受海平面变化、水动力特征和物质堆积过程的影响,湿地内主要具有冲积平原、沿海沙岸、红树林泥滩、裸露潮滩和潮滩水道等地貌特征。福田红树林湿地的主要保护内容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水禽,由于盐度和土壤质量等生境条件的不同,红树林和鸟类从海岸到海滩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福田红树林湿地内大面积的天然红树林,具有控制风浪、消除淤积、保护堤坝、净化海水和净化空气的重要生态功能,保证了候鸟的栖息地不受人类干扰,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
采取的保护措施
1、管理规划: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以下简称福田保护区)是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该保护区于1984年建立为“内伶仃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建立为“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福田保护区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并由广东省林业局委托深圳市林业局管理。主要职能包括: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为自然保护区制定统一的管理方针;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组织或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 2、环境优化:保护区控制污染物进入福田红树林湿地,优化保护区周边环境。在保护区边界建设隔音墙和防护林带,减少城市道路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噪音对保护区内鸟类栖息地的影响。控制和科学管理保护区周边的路灯、广告牌和霓虹灯,在周边道路上设置保护区警示标志,提示过往车辆控制灯光、速度和鸣笛,并增加绿化带以改善光环境。 3、科学教育设施:保护区内建设了超过1500米的引导式科学教育步道,包括观鸟亭、观鸟船、科学隧道、科学展板、科学教育平台、自然教室、育苗体验基地等科学教育设施。还与红树基金会合作开发了多个自然教育课程以及科学教育资料。被评为国家科学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此外,目前正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建设中国红树林湿地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9500平方米,旨在建设国家一流博物馆、国际一流红树林湿地科普教育中心和红树林湿地研究中心。 4、科研合作:多年来,保护区的管理部门与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背景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为沿海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 5、监测项目:在保护区内开展了以下监测项目:鸟类动态监测、红树植物生长监测、底栖生物多样性监测、水质监测、浮游生物多样性监测、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藻类状况等。编制了年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