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斑腹鹀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6日 (一) 09:39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编号 1463
中文名 栗斑腹鹀
英文名 Jankowski's Bunting
拉丁名 Emberiza jankowski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EN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
雀形目
鹀科

体长

15-16cm

生境

繁殖于长有西伯利亚杏或大果榆的针茅草原上,越冬环境不明,推测可能在空旷荒野上的灌丛中越冬。

鸣声

鸣叫为尖细的“吇”声;晨昏鸣唱,似“吇吇吇嘶———”,结尾带有颤音。

识别

较大的棕色鹀。具白色眉纹和深褐色下髭纹。似三道眉草鹀,区别为耳羽灰色、翕部纵纹较多并具白色翼斑。喉部和胸部羽色不形成对比,腹部中央具特征性深栗色块斑,而当此斑块模糊时特征则为偏白色胸部。雌鸟似雄鸟,但体色较浅,亦似三道眉草鹀,区别为耳羽偏灰色、翕部纵纹较多、具白色翼斑且胸部中央浅灰色。

分布

朝鲜、西伯利亚东南部和中国东北部。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东南部、吉林和内蒙古东北部,越冬于辽宁、河北和内蒙古东南部。由于不明原因,其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有所减缩,被列为世界性濒危。

习性

栖于低缓丘陵和峡谷中的灌丛和草地,尤其是常绿沙丘,亦见于沙地矮林。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