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鲈鲤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9日 (四) 08:23的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序号 410
中文名 后背鲈鲤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鲤形目
鲤科
拉丁名 Percocypris retrodorsli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E
CITES 未列入
体长 30 - 40cm
体重 300 - 500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仅限野外种群

形态特征

背鳍外缘平截微凹,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粗,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距尾鳍基小于或等于距眼后缘。胸鳍末端稍圆,远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前下方,其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小于吻长。臀鳍后伸不达尾鳍基。尾鳍叉形,最长鳍条接近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


栖息地

主要栖息在中、下游河流和湖泊的沙、泥底质区域。


食性

后背鲈鲤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蠕虫、小型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幼虫等。它们也会吃一些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


繁殖

后背鲈鲤的繁殖期一般在春季,雄性会选择适合产卵的场所,如河岸边的石头底部或沙滩。雌性会产卵,并由雄性在产卵过程中进行受精。卵会粘附在底部的石头或植物上,孵化后成为幼鱼。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澜沧江和怒江水系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