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髭蟾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9日 (四) 09:00的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序号 353
中文名 峨眉髭蟾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两栖纲
无尾目
角蟾科
拉丁名 Vibrissaphora boringii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Emei Moustache Toad
IUCN红色名录等级 EN
CITES 未列入
体长 59 - 76mm
体重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鼓膜隐蔽或略显,有耳柱骨;上领有齿,无犁骨齿。通体背部皮肤具网状肤棱,四肢背面细肤棱斜行,体和四肢腹面布满白色小颗粒。具腋腺和股后腺,胯部具1个月牙形白色斑。


栖息地

生活于海拔700-1700m植被警茂的山溪附近。营陆栖生活


食性

繁殖

2月下旬至3月中旬繁殖,雄蟾发出“咕一咕咕”的鸣声。卵群贴附在石块底面,呈圆环状。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西。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