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伯劳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9日 (四) 10:27的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编号 668
中文名 牛头伯劳
英文名 Bull - headed Shrike
拉丁名 Lanius bucephal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伯劳科

体长

19~20 cm

生境

繁殖期多选山地阔叶林,可至海拔1800 m。越冬时多活动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郊野、乡村,适应次生植被及农田环境。

鸣声

鸣唱快速而多变化,常含有模仿其他岛叫的片段似苇莺;鸣叫为粗哑、快速、连续的“gigigigigigi”声。

识别

中型褐色伯劳。顶冠褐色、背部灰色、尾端白色为其区别于其他大部分伯劳的主要特征。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白斑明显。下体偏白色并略具黑色横斑(sicarius亚种横斑较明显),两胁沾棕色。雌鸟体羽偏褐色,与红尾伯劳雌鸟的区别为具棕褐色耳羽、夏羽体色较淡且较少赤褐色。

分布

东北亚、中国东部。在中国为甚常见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南部至辽宁、河北及山东,冬季南迁至华南、华东和台湾,山地活动的sicarius亚种见于河北、甘肃和四川北部及中部,迷鸟见于台湾。

习性

喜次生植被和耕地。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