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鬣蜥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9日 (四) 14:14的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序号 231
中文名 长鬣蜥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鬣蜥科
拉丁名 Phrynocephalus cocincinu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Chinese Water Drago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VU
CITES 未列入
体长 700mm
体重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头呈四棱锥形,头长超过头宽;顶眼清晰;吻钝圆,吻棱显著;上睫脊明显。鼻孔位于鼻鳞中央;眼大;鼓膜大、裸露;吻鳞宽远超过吻鳞高;上唇鳞右10枚、左12枚,内侧有1行大鳞片与上唇鳞平行;下唇鳞10枚,内侧亦有一行大鳞片与下唇鳞平行,10枚;额鳞前窄后宽;头背被微起棱的细粒鳞;颞部鳞片大;鼓膜后下方、咽喉部鳞片圆锥状,其中有3枚特别大;头腹面粒鳞由前向后、向外逐渐增大;肩褶与喉褶相连,前方还有一发达的喉褶。 体上窄下宽。鬣鳞侧扁而狭长,雄蜥鬣鳞最长者超过眼眶直径。鬣鳞起于头顶后部,止于尾前约1/3处,在躯干与尾交界处中断。躯干部被起棱粒鳞:胸腹部、四肢前缘和腹面鳞片大而平滑,呈覆瓦状排列。四肢发达,后肢尤为强壮,贴体前伸时,最长趾端超过眼;指(趾)外侧鳞片突出形成栉状缘,末端具爪。股孔6对。尾侧扁,尾基背面鳞片细小,向后逐渐增大;尾部鬣鳞渐次消失,有两行棱鳞形成两纵棱,与尾腹面两行棱鳞相对称。


栖息地

生活在云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边缘的农耕区,尤其喜在水塘、水田上方的小树上,正午多在树上“沉睡”,当地民众称之为“睡蛇”。


食性

食性广,捕食各种小动物,包括:齿类、节肢类、鱼类、两栖类、小型爬行类等;亦食水 果、蔬菜。


繁殖

3-7月产卵,5-6月为高峰期。产卵时间有一定规律,多在黄昏17:00-19:00,也偶见于中午产卵。成熟的雌蜥1年可产卵2-3窝,时间间隔由33-45天不等,窝卵数7-18枚。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