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鳍吻𬶋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9日 (四) 14:15的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序号 403
中文名 长鳍吻𬶋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鲤形目
鲤科
拉丁名 Rhinogobio ventrali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E
CITES 未列入
体长 10 - 15cm
体重 30 - 50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体长且高,稍侧扁,头后背部至背鳍起点渐隆起,腹部圆,尾柄宽而侧扁。头较短,钝锥形。吻略短,圆钝,稍向前突出。口小,下位,呈深弧形。唇较厚,光滑,上唇有深沟与吻皮分离,下唇狭窄,自口角向前伸,不达口前缘。下领厚,肉质。唇后沟中断,间距宽。须1对,位于口角,长度略大于眼径。眼小,侧上位,距吻端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大或相等。眼间宽,略隆起。体鳞较小,腹部鳞片较体侧鳞小,腹鳍前鳞片向前逐渐细小。侧线完全、平直。 背鳍较长,第一根分枝鳍条的长度显著大于头长,外缘凹入较深,背鳍起点距吻端与其后端至尾鳍基的距离约相等。胸鳍宽且长,长度超过头长,外缘明显内凹,呈镰刀形,末端可到达或超过腹鳍起点。腹鳍长,末端远超过肛门,几达臀鳍起点,其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约与背鳍第二根分枝鳍条相对。肛门位置较近臀鳍起点,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后1/3处。臀鳍亦长,外缘深凹。尾鳍深分叉,上下叶末端尖,等长。


栖息地

长鳍吻鮈春、夏季活动范围广泛,常在急流险滩,峡谷深沱、支流出口觅食活动。秋冬季节,因水温降低,逐渐游向峡谷深沱越冬。


食性

长鳍吻鮈的主要食物是淡水壳菜、河蚬;其次为蜻蜒目、鞘翅目幼虫及其他水生昆虫。


繁殖

产卵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产卵水温17~19.2℃。生殖群体集群在浅水滩处产卵,产卵场底质为沙、卵石,水深0.5~1米。其成熟卵粒呈灰白色,卵径0.5~1毫米。受精卵膜透明,无黏性,产卵类型和特性与铜鱼相似,属漂流性卵类型,受精卵随水漂流发育。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上游金沙江干支流水域,为金沙江特有鱼类。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