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鵟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 255 |
中文名 | 大鵟 |
英文名 | Upland Buzzard |
拉丁名 | Buteo hemilasi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鹰形目 |
科 | 鹰科 |
体长
57~67 cm
翼长
143~161 cm
生境
栖息于山地森林和山脚平原与草原地区,亦见于高山林缘和开阔的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冬季常至旷野、农田、荒地、村庄等地活动,可见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
鸣声
有时发出响亮的“a-a”声,似毛脚鵟,但声音较悠远。
识别
大型棕色鸶。具几种色型。似棕尾𫛭但体型较大,尾上覆羽偏白并常具横斑,腿部深色,次级飞羽具清晰的深色条带,浅色型具深棕色翼下覆羽,深色型初级飞羽下方白色斑块更小。尾部常为褐色而非棕色。存在黑化型。虹膜黄色或偏白色,喙蓝灰色,蜡膜黄绿色。
分布
青藏高原、蒙古国、中国中东部。在中国北方分布区内甚常见,南方较罕见,繁殖于中国北部和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也在中国西北部繁殖,冬季南迁至华中和华东,偶至广西、广东和福建。
习性
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草原、高原等地区,也出现在高山林地、高山草甸、荒漠地带,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主要以鼠类、鼠兔、野兔、黄鼠、旱獭为食,也吃两栖爬行动物、雉类、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常单独或小群活动,飞翔时两翼鼓动较慢,喜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在空中作圈状翱翔,大风寒冷时亦可顽强起飞正常活动。休息时多栖于土堆、山顶、树梢、电线杆或突出的物体如岩石上,静静观察周围
迁徙
大陆内 大多数鸟类是候鸟,有些鸟类可能在繁殖区附近或附近越冬;通常避开积雪覆盖的地区。在中国,冬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偶尔南至广东;1989年在中国中部四川西北部连续两天观察到30至40只鸟的记录;在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冬季罕见。偶尔在日本冬季意外出现,几乎可以确定是来自韩国。(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