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2023年8月4日 (五) 15:34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编号 218
中文名 秃鹫
英文名 Cinereous Vulture
拉丁名 Aegypius monach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
鹰形目
鹰科

体长

100~120 cm

翼长

250~295 cm

生境

通常出没于森林覆盖的丘陵和山区,在西部也活动于草原地区和裸露的山脊上空,分布海拔可达4500m。

鸣声

基本不鸣叫,偶尔会发出“嘎嘎”(ka-ka)声。

识别

大型深褐色鹫。超大体形,欧亚大陆最大的陆鸟。雌雄同型。翼指7枚外伸突出。浑身黑褐色,成鸟头部裸露如其名,嘴为浅灰色,蜡膜浅蓝色,颈部羽毛松软。未成鸟全身羽色深,嘴色发黑,蜡膜粉灰色。随年龄增长,嘴色由基部开始向浅色变化,头有较多绒羽亦慢慢脱落。本种颈虽长但喜缩起,飞行时翼形长方、宽大,翅的前缘和后缘近乎平行。尾呈楔形,且头与尾的比例极小,可以此区别雕属猛禽。全身羽毛常呈破烂状态。

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整个北方地区至青藏高原东部、南部,为留鸟或冬候鸟,华东、华南偶尔可见。在国外分布于非洲西北部、欧洲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一直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冬季见于印度、泰国、缅甸、日本。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