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3年9月2日 (六) 12:06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序号 67
中文名 猞猁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拉丁名 Lynx lynx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Eurasian Lynx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CITES 附录II
体长 760 - 1480mm
体重 12 - 38kg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猞猁为身体壮实的中等体型猫科动物,雄性头体长76-148cm,体重12-38kg;堆性头体长85-130cm,体重1321kg;尾长12-24cm。基本毛色为沙黄色至灰棕色,并分布有黑色或暗棕色的斑点(部分斑点十分模糊)。本区域内的猞利一般毛色较浅,点不明显。喉部及腹部毛色白或浅灰。利区别于其他猫科动物最明显的形态特征是耳朵与尾巴:双耳直立,呈三角形,耳尖具黑色毛簇,耳背面具浅色斑;尾巴极短,尾尖钝圆且色黑啥利的四足宽大,足掌周围及趾间具较长的浓密毛从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的四肢比例较长。


栖息地

分布广泛且适应多样的栖息地环境,包括高山至亚高山的针叶林灌从、草甸、荒漠、半荒漠以及多石生境。


食性

它们倾向于捕食中小体型的兽类,包括野兔、啮齿类、鼠兔、早与小型有蹄类(狗子、原愿等),但野兔在多数地区都是啥涮最主要的食物。


繁殖

猞猁在繁殖季节会有在草地上标记的行为,每年1胎,母兽通常在石洞、岩缝或树洞中产仔,每胎2-3只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从欧洲有森林分布的山系到俄罗斯远东的北方针叶林,并延伸至中亚和青藏高原。在中国,啥利分布于从西北经华北至东北的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见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川、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与辽宁。青海省内分布于西宁、互助、循化、平安、湟中、乐都、民和、化隆、湟源、门源、祁连、海晏、刚察、同仁、泽库、尖扎、河南、共和、同德、贵德、兴海、贵南、乌兰、都兰、天峻、格尔木、玛沁、班玛、甘德、达日、久治、玛多、玉树、杂多、治多、称多、曲麻莱、囊谦。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

王湘国,张同作. 三江源野生动物图谱[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