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鲟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序号 | 385 |
中文名 | 西伯利亚鲟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硬骨鱼纲 |
目 | 鲟形目 |
科 | 鲟科 |
拉丁名 | Acipenser baerii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Ⅱ |
英文名 | Siberian sturgeon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CR |
CITES | 附录II |
体长 | 200cm |
体重 | 200 - 210kg |
类型 | 水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仅限野外种群 |
形态特征
一种大型底栖淡水鱼类,通常具有以下形态特征:身体呈流线型,背部较为平坦,腹部稍凸。其皮肤覆盖着大块鳞片,呈灰色至黑色,可能带有金属光泽。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背部有一排骨板,被称为背板,这是典型的鲟鱼特征。另外,鳍较小,口位于鼻子下方,适于在河底寻找食物。
栖息地
在寒冷的淡水环境中,如河流、湖泊和河口。它们通常在河底寻找食物,如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
食性
属于底栖食肉性鱼类,主要以底栖的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小鱼为食。它们使用特殊的吸食器官来帮助捕捉食物,吸入沙泥,然后通过滤过的方式分离食物。
繁殖
是洄游性鱼类,通常在繁殖季节(春季)前往上游河流的繁殖场所。雌性会产卵,雄性会在水中释放精子,然后卵受精。受精卵会沉淀到底部,附着在沙砾上,孵化出幼鱼。这些幼鱼在孵化后会继续留在上游,成长并最终再次洄游到下游。
地理分布
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寒冷淡水流域,如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地。它们在许多地区被认为是濒危物种,因为受到了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威胁。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