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麝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2023年9月2日 (六) 12:02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序号 90
中文名 喜马拉雅麝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偶蹄目
麝科
拉丁名 Moschus leucogaster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Himalayan Musk Deer
IUCN红色名录等级 EN
CITES 附录II
体长 800 - 1000mm
体重 11 - 16kg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喜马拉雅麝整体形态特征与马康相近,为体型较大的麝类,头体长80-100cm,体重11-16kg。整体毛色比马麝更深,呈灰褐色至棕褐色;臀部、颈部毛色稍浅,头部灰褐色至深灰色,眼圈不明显,颈部后方具旋毛。喉部以下至胸具浅色带(颈纹),但不甚明显甚至缺失。双耳大而直立,内缘具灰白色长毛。


栖息地

喜马拉雅麝栖息于海拔2500~3900米之间的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地带。主要栖息于由栋类、乔状杜鹃、铁杉、桦、乔松等组成的混交林内及林线上缘的高山草甸带中,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带则少见分布。


食性

喜马拉雅麝喜食松萝、苔草和各种树叶以及多种杜鹃,亦爱采食苔藓。


繁殖

繁殖情况与马麝类似,在交配季节,雄性喜马拉雅麝香会变得焦虑,有竞争性并且很少进食。在保护自己的领土(其中包括几名雌性的家属)的同时,雄性则用长长的犬齿作为武器互相搏斗。雌性显示精疲力尽并试图躲藏。在交配季节,雄性麝香囊是吸引雌性的关键。囊发出强烈的气味,以诱使雌性躲藏起来。喜马拉雅麝香鹿在11月~次年1月之间交配,有些雌性可能要等到3月才交配。妊娠期为185~195天。雌麝于5~6月生产,每胎产1~2仔。


地理分布

喜马拉雅康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至西段的狭长地带,包括不丹、印度(包括锡金)、尼泊尔与中国。该物种在中国为边缘分布,仅见于西藏西南部少数地区。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

百度百科 喜马拉雅麝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6%9C%E9%A9%AC%E6%8B%89%E9%9B%85%E9%BA%9D [引用日期: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