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瘰螈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2023年9月2日 (六) 12:0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序号 333
中文名 中国瘰螈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科
拉丁名 Paramesotriton chinensi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Chinese Warty Newt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CITES 附录II
体长 126 - 150mm
体重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明显侧扁。头长大于头宽;吻钝圆,吻端平切,远突出于下唇缘,鼻孔位两侧几近吻端,鼻孔间呈平切状,吻棱明显;吻长等于或略长于眼径;上唇褶较明显;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二斜列呈“∧”形,前端颇为接近,在两个内鼻孔之间水平部位会合;舌较小,近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连,两侧游离。四肢长,前肢较细,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或掌、蹠部相重叠;指、趾略扁,无缘膜,末端钝圆,基部无蹼;指4个,指长顺序为3、2、4、1,内、外掌突不显或略显;趾5个,趾长顺序为4、3、5、2、1,第三、四趾几等长,内、外蹠突小。生活时背面和尾侧为褐黑色,个别棕褐色,背脊棱为棕色或暗红色;腹面色较浅,略带紫蓝色,从咽喉至肛前有形状、大小不一的橘红或橘黄色斑点,体侧及四肢上散有黄色圆点;尾部中段和后段尾肌部位带淡紫色,沿尾腹鳍褶3/4处为橘红或橘黄色,有的被深色斑所间断。随着栖息环境的不同,体色的深浅及各部的斑点大小、形状均有所变异。液浸标本体背面灰黑或灰褐色,各部色斑均变为白色。


栖息地

多生活在200~1200米丘陵低山的流溪中,一般水面宽阔,水底多有小石子和泥沙。成螈白天常隐伏于水底石块间、枯枝烂叶下,有的在水下爬行,时而游向水面呼吸空气或到岸边觅食;阴雨天气常上岸在草丛中或腐叶层下活动。冬眠期成螈多潜伏在深水潭底。


食性

食水蚯蚓、叩头虫、叶甲虫、象鼻虫、蜗牛、螺等小型动物


繁殖

4~6月为繁殖期;卵粘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幼体当年完成变态,全长48毫米左右。产卵量200枚左右。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