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2023年9月16日 (六) 10:57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保护区名称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面积(公顷) 20170.0
坐标 东经108°44′~109°02′,北纬18°23′~18°52′
海拔 1412m
主要保护对象 热带季雨林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级
始建时间 19760616
主管部门 林业

地区描述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地跨乐东和东方两县市,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2002年8月1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热带原始林生态系统。尖峰岭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0年,是海南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已发展到三十万亩。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地跨乐东和东方两县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4′~109°02′,北纬18°23′~18°5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0170公顷,核心区9932公顷,缓冲区8357公顷,试验区1881公顷。

地形地貌特征

基岩为粒晶花岗岩,随成土因素由低海拔至高海拔的递变。土壤有褐色砖红坡、山地砖红壤、山地黄壤、山顶矮林草甸土。

重要鸟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孔雀雉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是中国特有的种类,仅分布在海南山区的热带森林中。在尖峰岭保护区的种群主要分布于天池、五分区、三分区、朦瞳岭和千仙岭等区域的热带山地雨林。在其典型生境中,种群密度约为4只/km。海南孔雀雉分布地区狭小,再加上生境破坏的严重,野生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在1957-1961年的海南岛鸟类调查中,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海南孔雀雉,可见在当时就已十分稀少(寿振黄、许维枢, 1966)。近年来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孔雀雉1992年和1993年的种群数量密度分别为3.75只/km和3.74只/km, 全岛海南孔雀雉总数大约为2700只(高育仁,1996)。海南孔雀雉依然受到来自人类的各种威胁,如不加强保护,它们时刻面临着绝灭的危险。 海南山鹧鸪是特产于中国海南岛的珍稀濒危雉类,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1994)、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列为濒危种(Endangered, EN)(郑光美、王歧山 1998)。由于海南山鹧鸪仅以有限的小种群分布于海南中西部山区的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其栖息地片段化严重,而且正在遭受栖息地丧失和种群衰退的威胁,因而,海南山鹧鸪已被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世界雉类协会(WPA)和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纳入保护行动计划(2000-2004)之中(Fuller et al. 2000)。 白鹇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特有亚种。白鹇海南亚种为国际保护关注物种。

重要植被

保护区内经鉴定有野生维管植物2258种,在2258个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2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坡垒、海南苏铁2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海南桫椤等29种;省级保护植物的有45种,如乐东木兰等。在这些野生植物中有海南特有种239个。此外,保护区有大型真菌312种。坡垒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圆满,树高达25m~30m,胸径60~85cm;树皮暗褐色,纵裂块状脱落,叶革质,椭圆形或长矩圆形,稀椭圆状卵形,长6.5~20.8cm,宽4~11.5cm;叶柄粗壮,长1.2~1.9cm。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长3.5~7cm;花小。果卵形或近球形,具黄色胶质,长1.5~1.8cm,直径0.7~1.3cm,先端具短尖,翅状坚果内有种子1粒。 海南苏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常绿木本植物,高1-7米,胸径18-22.1厘米,树干圆柱形,具残存的叶柄。羽状叶长约1米,叶柄长约20厘米,两侧密生刺,刺长3-4毫米。裂片通常对生,条形、革质,长约15厘米,宽约6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收缩,不对称,下延,上面中脉显著隆起。大孢子叶上部顶片斜方状卵形,边缘羽状分裂,每边有裂片5-7条,先端有刺状尖头,顶端裂片矩圆形,上部具数枚锯齿。胚珠卵圆形,无毛;种子宽倒卵圆形,表面具不规则皱纹。 海南粗榧常绿乔木。树干柱状,高耸挺秀,树冠大,呈椭圆形或卵形,最高达25m,胸径110cm。树皮褐色、红棕色或红褐色,表面平滑,常有薄片状脱落,一般树皮厚3~5mm,皮底乳白色且含水分,易于剥落。小枝常成对斜出,灰黄色,圆筒状,多水平伸展或略下垂。叶螺旋状着生于小枝上,排列较紧,线形,呈2列,线形扁平,纸质或薄革质,向上微弯或直,长2-4厘米,宽2.5-3.5厘米,基部圆截形,稀圆形,先端微急尖、急尖或近渐尖,干后边缘向下反卷,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的总梗长约4厘米。。球花单性异株,雄球花5~6朵聚生成头状,单生、腋生,雄蕊7~8枚,雌球花头状,有长梗,梗的上部有数对交叉对生的苞片,每首片生2个胚珠,种子核果状,卵圆形、椭圆形、倒卵状椭球形或倒卵形,,通常微扁,长2.2-2.8厘米,顶端有凸起的小尖头,假种皮熟后呈红色。

生态特征

保护区一隅尖峰岭主峰海拔1412米,自山麓至山顶垂直分带明显。1.海拔500米以下,沟谷中为沟谷雨林,代表植物有青梅、坡垒和蝴蝶树等;背风山坡为半落叶季雨林,优势种有鸡品、眉柴等;土壤为砖红壤。2.500~800米为低山雨林,土壤为山地砖红壤性土,保存有山地雨林天然面貌。主要有山荔枝、青梅、黄枝木、鸡毛松和油丹等,间或见有坡垒、抗白血病(血癌)的粗榧。3.800~1200米以上渐转变为亚热带山地常绿林,树高20米,郁闭甚密,无明显优势种,常见有陆均松、黄枝木、五裂木、大头茶等。林下盛生阴性灌木,草木稀少。土壤为山地黄壤。4.1200米以上至山顶,土薄风强,为高山矮林,树高约5米,以广东松、阿丁枫及杜鹃属为主,地面和树干上满布苔藓。山地森林破坏后,出现白茅、大密、望冬草等山地草坡,常见于保护区边缘。尖峰岭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是中国现存纬度最低、垂直系统最完整、保护最完好的一片。同时,它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与世界各地热带森林中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基本接近,故有“热带北缘物种基因库”之称。

采取的保护措施

保护区建立了用于长期生态系统的固定样地和样线,与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合作共建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长期对尖峰岭热带林进行监测与研究。有完善的科研与监测计划,定期完成每月巡护与监测报告、季度巡护与监测报告、半年巡护与监测报告、年度巡护与监测报告。

管理机构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https://www.baidu.com/link?url=jnEndI_33JBH4tbfVuj0eLFDEypOw6TJqXpKg-V3KVLo2eFn7j-yuExq8cQO7BoEjfR5ypxOZUVJM8iTXxpgkMSrN1woMzQTV1K0oLBQZ7s7NgX_oF9uv9HYfkOQSbzmlxI-RtFNegUfI1aOn69O7-bcnUQFcqg6zDBWFuUuO6xu8PhVyaysWPBGphz-SZe-lsrruR6p0QMcevQigqyr-_&wd=&eqid=cd966ac4000453950000000364e75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