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面积(公顷) | 43992.6 |
坐标 | 东经103°20′~104°03′,北纬22°35′~23°07′ |
海拔 | 100m-2365m |
主要保护对象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物 |
类型 | 森林生态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860320 |
主管部门 | 林业 |
地区描述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河口、蒙自、个旧四县(市),面积为43993hm²,其中核心区17379hm²,缓冲区14137 hm²,实验区12477 hm²。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地形地貌特征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43993hm²,其中核心区17379hm²,缓冲区14137 hm²,实验区12477 hm²。区内最高海拔2365m,最低海拔100m,海拔高差达2200多米。保护区西北至东南走向,形状呈狭长形,地跨屏边、河口、蒙自、个旧四县(市)。其中,屏边县14496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33.0%;河口县27518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62.5%;个旧市1485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3.4%;蒙自县494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1.1%。
重要鸟类
云南省共有画眉鸟27种。约占全国80%,保护区有7种。另外,还有许多热带和南亚热带特有种类,如太阳鸟、啄花鸟、鹦鹉、八色鸫、银胸丝冠鸟、长尾阔嘴鸟等。在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285种鸟类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8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数的22.2%,在28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中,属Ⅰ级保护的有孔雀雉和绿孔雀2种,其它26种均为Ⅱ级,如白鹇、白腹锦鸡、楔尾绿鸠、腓胸鹦鹉、蓝枕八色鸫、冠斑犀鸟、银胸丝冠鸟、长尾阔嘴鸟等。
重要植被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隶属35科,50属,占国家389种保护植物的15.9%,占云南省分布的156种国家保护植物的39.7%。其中,Ⅰ级保护植物16个种(多歧苏铁、叉叶苏铁、滇南苏铁、宽叶苏铁、红河苏铁、望天树、长蕊木兰、伯乐树、毛坡垒、东京龙脑香、水松、云南穗花杉、蚬木、蓖子三尖杉等)。Ⅱ级保护植物37个种(桫椤、显脉金花茶、福建柏、东京桐、柄翅果、木董棕、云南拟单性木兰等)。
生态特征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分布有以云南龙脑香为标志的热带湿润雨林,垂直带上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都是特殊的森林植被类型,保护价值尤为重要。
采取的保护措施
去年以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力践行“三个工作法”,出台《大围山管护局网格化定期巡护制度》等,制定护林员管理办法,推动各项管护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智慧管护系统框架基本形成,建成智慧管护中心和屏边、河口两个分中心。森林防灭火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现销号,社区共建模式实现新突破,与涉及保护区的12个乡镇3个国营农场共同协作,营造起群众热爱大围山、主动保护大围山的良好氛围。今年,大围山管护局将着力打造保护与监测工程、展示与宣传工程、科研与回归工程,力争在智慧化管护和日常巡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与回归、综合科考和社区共建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加大对群众宣传力度,抓住重大节日活动和乡镇赶集日等时机,广泛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保护大围山的宣传品牌和长效机制。此外,将全面谋划好发展项目,着力抓好项目储备与申报,持续提升智慧化管护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保护区范围内违规建设、采砂取土、毁林偷猎等违法违规行为。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1%E5%8D%97%E5%A4%A7%E5%9B%B4%E5%B1%B1%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133599040930594&wfr=spider&for=pc (3)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857815/ca09KQ-cA69M5p4_bRRT1FswiwLAXyVHFWZIL0zv030QY-06InD3UWVpy2u0ALQZGthgVQwXukrNKoME0A0NXgU27Xf0TkAz6PZrSBqcRPin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