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 内蒙古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
面积(公顷) | 46410.0 |
坐标 | 东经107°17′47〃—107°26′55〃,北纬38°39′54〃—38°40′00〃 |
海拔 | 最高1460m |
主要保护对象 | 恐龙足迹化石 |
类型 | 古生物遗迹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981001 |
主管部门 | 国土 |
地区描述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也称作鄂托克恐龙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总面积4641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647公顷,缓冲区面积2273公顷,实验区面积4149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区内分布广泛的多种类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恐龙骨骼化石等。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7′47〃—107°26′55〃,北纬38°39′54〃—38°40′00〃之间
地形地貌特征
地面抬升,由多水的湖沼环境变成了较为干旱的环境,印有恐龙足迹的浅湖泊沙泥层出露水平,形成了干涸的沙地,太阳光的照射,使其固结成型,形成了当今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之后本区又一次变成了炎热潮湿的湖泊环境,湖水较深,沉积了大量的棕红色的湖泊软泥。
重要鸟类
鸟类骨骼化石和鸟类足迹:鸟类骨骼化石是指侯连海(1994年)首次在鄂托克旗查布地区发现了不完整的、带羽毛印痕的鸟类化石,并命名为成吉思汗鄂托克鸟。其中长骨不具备空充气特征,肱骨也没有任何气囊或气窝。
重要植被
无
生态特征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恐龙足迹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鄂托克的恐龙足迹保存在下白垩统地层中,最早发现于1979年,距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保护区内已发现的恐龙遗迹达10余种、近万个,属国内唯一分布,在世界也极其罕见。保护区内同时还有许多其他古脊椎动物化石、鱼类化石、龟类和鳄类化石以及无脊椎动物化石、硅化木化石等。古生物化石作为大自然留下的宝贵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展示,可以让人们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增强大众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责任感。
采取的保护措施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由于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盐碱化,加速了恐龙足迹化石损毁,急需进行科学有效保护。为此,西保局特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一行8人前往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开展恐龙足迹化石资源抢救性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科考现场,专家团队对保护区地质断层、地貌特征、足迹化石印㾗进行了勘察勘验,并就相关科研理论及保护常识为保护区工作人员作了认真细致的指导。
管理机构
内蒙古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4%82%E6%89%98%E5%85%8B%E6%81%90%E9%BE%99%E9%81%97%E8%BF%B9%E5%8C%96%E7%9F%B3%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2) http://www.eq.gov.cn/ywdt/bmdt_97860/202304/t20230427_338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