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江西省九江市 |
面积(公顷) | 12500.0 |
坐标 | 无 |
海拔 | 300m-500m |
主要保护对象 | 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及其栖息地 |
类型 | 野生动物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810306 |
主管部门 | 林业 |
地区描述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九江市彭泽县境内。桃红岭多为海拔3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猫鹰窝536.6米,是中国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最大的分布区。面积达125平方千米。2001年6月,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晋升为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红岭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及其栖息地为主要对象。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地形地貌特征
从长江南岸到保护区边缘的地形是平缓起伏的低丘冈地,进入保护区后地势陡然抬升。桃红山区有如伸向长江的半岛状高台,高台四周大多是海拔400-500米的山峰,而中部的地势又转为平缓。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层岩性主要包括:远古界变质岩系、震旦系沉积岩系、早古生代沉积岩系、第四系表土。区内基本地质构造特征与庐山有些相似,山体为一长轴呈北北东向的地垒式断块山,主要由震旦系地层构成。断块山体内的基本褶皱形态由一个倾伏背斜与一个倾伏向斜组成,但褶皱较为开阔而平缓,一般地层倾角介于10°-30°,几乎全由震旦系冰碛岩及硅质岩、页岩组成。
重要鸟类
桃红岭动物资源更具特色。桃红岭有鸟兽182种。其中,鸟类140种,兽类42种,昆虫484种。除梅花鹿外,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苏门铃、豺等。
重要植被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如桔梗科的苦叶沙参、桔梗;伞形科的白花前胡、竹叶柴胡;百合科的土茯苓、百合。其中葛藤、紫花地丁、乌饭树的叶、果以及茅栗叶、耳叶牛皮消、羊乳、玉竹、黄精、美丽胡枝子、蕨类及苔藓等都是梅花鹿喜食植物。
生态特征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分布最多的野生梅花鹿华南亚种区,又是江西省唯一的以灌草丛和灌木植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稀有性、多样性以及由此构成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决定了该保护区具有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桃红岭保护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已成为中国科研开发的基地,科普教育的必备课堂及生态旅游的场所。
采取的保护措施
梅花鹿资源监测 对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梅花鹿种群数量、分布、迁移、繁殖状况等到进行监测,以掌握最新动态,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为保护和发展野生梅花鹿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梅花鹿生境状况监测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了江西典型的天然亚热带灌草丛生态系统,大范围的灌草丛植被群落构成了野生梅花鹿种群的重要栖息地,为积累和掌握有关数据,及时了解其演替规律,需要通过遥感资料判读、设置样方调查和进行长期定位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梅花鹿生境状况实施监测。 野生梅花鹿生态学特性监测 通过对梅花鹿栖息环境、活动规律以及繁殖、食性等生态习性的监测,查清影响梅花鹿生存、繁殖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梅花鹿适生系统的恢复营建、资源保护、救护与驯养繁殖等提供科学依据。豺生态特性监测通过对豺生活习性的监测,查清影响豺生存、繁殖的主要生态因子,以及对梅花鹿生存构成威胁的极限数量,为既有效保护豺,又有利于梅花鹿种群优化繁衍,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供科学依据。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监测桃红岭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监测可以正确评价这些影响为确定保护区内的旅游发展方向、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使旅游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达到和谐统一。 社区监测 桃红岭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带社区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开展社区共管工作,制定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可以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通过监测,评价社区共管工作的成效。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