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河南省三门峡市 |
面积(公顷) | 15160.0 |
坐标 | 北纬34°23′-34°31′,东径110°23′-110°44′ |
海拔 | 1200米以上 |
主要保护对象 |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 |
类型 | 森林生态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820624 |
主管部门 | 林业 |
地区描述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的灵宝市西部、小秦岭北麓,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160公顷,森林覆盖率81.2%。保护区管辖范围为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198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小秦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批准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7种。
地形地貌特征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台南部边缘豫西断隆的组成部分,南邻秦岭地槽褶皱系。其发生发展主要受华北地台基底的控制,并受秦岭古海槽和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强烈影响。小秦岭地形复杂,地势陡峻,一般坡度为30-500。境内超过2000米的高峰有19座,相对高度达1202米
重要鸟类
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9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金雕、黑鹳;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包括鹰科的鸢、苍鹰、雀鹰、松雀鹰、赤腹鹰、大鵟、普通鵟和鹊鹞,隼科的红脚隼、红隼,雉科的勺鸡、红腹锦鸡,鸱鸮科的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等。
重要植被
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2种:银杏、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区植物11种:秦岭冷杉、油麦吊云杉、水曲柳、香果树、连香树、杜仲、榉树、野大豆、天麻、中华结缕草、华山新麦草。分布于本区的特有种有灵宝杜鹃、灵宝翠雀等。
生态特征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为物种的形成、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该区的生物种类具有一定的稀有性,区域内保留了许多第三纪植物区系成分。中国特有、残遗属种众多,它们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裔,使本区植物区系在起源上具有一定的古老性。根据Albert C. Smith对原始被子植物的研究,本区有原始被子植物16科46属112种,也反映出本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保护区内分布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1029种,是河南特有种类最丰富的区域,占该区所有植物的49%。许多植物是以本区为南界或北界,也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本区植物群落垂直带谱清晰,植物替代明显,该区也是研究过渡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分布的理想场所。
采取的保护措施
1985年,成立小秦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设三个管理站,—个林业派出所,有管理人员13人。1987年,灵宝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若干规定》,灵宝县林业局公布了《关于落实小秦岭同营林业森林保护的若干规定》,制止区内滥挖、滥采、乱猎等破坏活动。2010年,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正处级建制,为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2012年,灵宝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保护区内采矿坑口分类实施关闭、停产整改、完善环保手续、加强监管等措施,对核心区、缓冲区采矿坑口周边环境实施生态恢复。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https://sthjt.henan.gov.cn/2012/09-11/1002854.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B3%E5%8D%97%E5%B0%8F%E7%A7%A6%E5%B2%AD%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