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Jiangxi Poyang Lake Nanji Wetlands)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2023年9月16日 (六) 11:35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选录时间

2020年2月3日

面积

33300,00公顷

所属行政区

江西省南昌市

行政区代码

3601

坐标

29°00'19"N,116°17'49"E(暂无无区域坐标)

海拔

8—49m

湿地类型

N P Ts

湿地标准

1,2,5,6

  • 1: 有代表性、罕见或独特的自然或近自然湿地类型。
  • 2: 存在罕见物种和濒危生态群落。
  • 5: 拥有超过20,000只水鸟。
  • 6: 水鸟种群超过总数的1%。

地区描述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主要湖区的南部。鄱阳湖南矶湿地位于赣江(长江的一级支流)的北、中、南三条支流汇入鄱阳湖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的前端。该地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且独特的大型内陆三角洲湿地,具有很高的生物地理区域和世界代表性。该地区季节性水文变化显著。在湿季,该地区与鄱阳湖主湖区的广阔水面相连;在干季,水位下降,露出诸如河流、湖泊、草地、泥滩等各种栖息地类型。湿季和干季的水面面积比例分别为98.6%和37.9%。独特的水文和生态过程为许多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并在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地区有113种水鸟,包括大量濒危水鸟,如白枕鹤白眼潜鸭黑脸琵鹭等。同时,该地区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20,000至70,000只越冬候鸟提供了重要的中途停留和越冬地点,并为夏季候鸟提供了重要的繁殖地点,具有国际重要性。 作为鄱阳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南矶湿地在土壤和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洪水调节和储存、水源保护、营养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它是鄱阳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的关键战略节点。

地形地貌特征

江西省鄱阳湖南矶湿地位于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主湖区的南部。鄱阳湖南矶湿地位于赣江(长江一级支流)北、中、南三条支流流入鄱阳湖所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的前沿。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而独特的大型内陆三角洲湿地,在生物地理区域和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地的季节性水文变化明显。在雨季,该地与鄱阳湖主湖区的广阔水面相连;而在旱季,水位下降,显示出各种生境类型,如河流、湖泊、草甸、泥滩等。雨季和旱季的水面面积比例分别为98.6%和37.9%。独特的水文和生态过程为许多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在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鸟类

该地点有113种水鸟,包括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白额雁(Anser albifrons)、灰雁(Anser anser)、鸿雁(Anser cygnoides)、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豆雁(Anser fabalis)、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同时,该地点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2万至7万只越冬候鸟提供了重要的中途停留和越冬地点,以及夏候鸟的重要繁殖地点,具有国际重要性。

重要植被

暂无植被名。

生态特征

鄱阳湖南矶湿地主要由季节性淡水湖泊、季节性淡水沼泽、季节性河流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水生植被、湿生植被、沼泽植被、草甸植被、沙岸植被。在春季和夏季,该遗址处于水文湖阶段,有大面积的开放水域,有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其他水生植物常驻。它为游泳的鸟类如凤头䴙䴘(Podiceps cristatus)和印度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提供了一个栖息地,也是鱼类的天然产卵和育肥地。在秋季和冬季,水位逐渐下降,湖水沉降到河道和盘状洼地。河流和湖泊散布在该地区,不同海拔的海滩暴露出来,为不同壁龛的湿地植被的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在河流和湖泊中,植物,如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乌菱(Trapa bicornis)生长茂盛,为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和其他游泳鸟类提供栖息和繁殖地。在盘状洼地和大面积的草甸中,一些植被类型包括细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苔草(Carex spp)、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茭白(Zizania lat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以及沉水植物的地芽,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和其他涉禽提供栖息和觅食场所。同时,南矶湿地作为与长江相连的最大湖泊—鄱阳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洪水调节和储存、泥沙储存、水源保护和水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采取的保护措施

1、法律保护措施:已经实施,确保了湿地的法律地位和保护。 2、栖息地措施:包括流域管理和控制部分实施,水质改善提议,栖息地管理和增强已实施,水文管理和恢复已实施,重新植被提议,土壤管理提议,土地转换控制已实施。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湿地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 3、物种措施:濒危和稀有物种的管理计划已实施,有助于保护本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人类活动措施:包括废物的规制和管理已实施,牲畜管理和排除(不包括渔业)部分实施,渔业管理和规制已实施,收获控制和偷猎执法已实施,休闲活动的规制和管理已实施。此外,还强调了沟通、教育、参与和意识活动的重要性,并已实施了相关措施。已进行的研究也有助于保护工作的推进。 此外,该地区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监测措施,包括水文监测、水质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植物群落监测、植物物种监测、动物群落监测、动物物种监测以及鸟类监测。 在湿地栖息地管理方面,保护区已经与湖泊运营商达成协议。当湖泊排放到最低水位的临界点时,保护区通过生态补偿接管五个湖泊的闸门控制权,控制和管理区域水位,保留其栖息地的生态功能,为许多水禽提供宝贵的栖息地。这种栖息地管理模式不仅确保了当地人对渔业资源的需求,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物种栖息地。 在湿地巡逻方面,已经制定了包括五条巡逻线路的高密度、高频率的巡逻计划,覆盖了整个河口三角洲。共有10名季节性巡逻人员。通过每周定期巡逻,他们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在该地区损害自然资源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湿地资源。 保护区和当地政府制定了总体规划,推动当地和周边社区参与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禁渔和休养生息,发展替代产业,并在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前提下推动共建共管。 基于科普和教育的需要,保护区不仅建立了网站和微信平台,还以展板展示、标本、视频、口号等形式举办了宣传活动。当地社区村民对保护候鸟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逐渐从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保护。 从2002年到2016年,保护区与国家鸟类环志中心和清华大学合作进行了鸟类环志研究。2003年,与北京大学合作,使用遥感技术监测保护区湿地的景观模式和动态特性。2011年至2012年,与南昌大学合作,在南吉乡进行了社区访问和调查,并形成了专项调查报告。2013年,对鸟类、陆生野生动物等进行了疫源疫病监测。 此外,保护区与南昌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立了"鄱阳湖南吉湿地教学研究实践基地",与江西师范大学建立了"鄱阳湖南吉湿地田野综合试验站"。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鹤类基金会、环境投资基金等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鄱阳湖水位、水生植物和越冬候鸟的关系,以及捕鱼生产模式对越冬候鸟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研究所、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进行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工作。

管理机构

江西省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