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耳丽蚌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序号 556
中文名 佛耳丽蚌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蚌目
珍珠蚌科
拉丁名 Lamprotula mansuyi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CITES 未列入
体长 10 - 15cm
体重 100 - 200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佛耳丽蚌贝壳大型,壳长达128毫米,成体宽44毫米左右,高74毫米左右,最长壳长可达150毫米,最宽可达60毫米,高可达90毫米,厚可达20毫米以上。壳质厚而坚硬,贝壳极重,呈佛耳状或梯形。左、右两壳对称,但两侧不对称。壳前端钝圆,后部呈钝角状。前缘短、弯曲,腹缘略直,中部略凹人,后背缘长,稍弯,向下倾斜,与后缘相连成钝角。壳顶被腐蚀,低于背缘最高点,位于贝壳前部壳长的1/3处。具有不规则的生长线,壳面中部、后背嵴的纵肋是由较强或较弱的瘤状结节形成的斜肋所构成。


栖息地

佛耳丽蚌喜栖息于水质清澈透明、水深3-5米,水底为岩石、沙石或卵石,水流较急、水温较低的山涧河流中,依靠斧足运动。


食性

以浮游植物中的硅藻及有机碎屑为食。


繁殖

每年的2-5月为佛耳丽蚌的繁殖季节,3-4月为繁殖盛期。亲蚌的怀卵量较少,一般仅有几百到几千粒,且大约只有一半的雌蚌能怀上卵。每到繁殖季节,成熟的雄体排精于水中,精子随水流进入雌蚌外鳃腔,与雌蚌外鳃腔中的卵子相遇而受精发育变态成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从出水管排出,在水中遇到小鱼即钩附在鱼体的鳍条和鳃瓣上,吸收鱼体营养变态成长至幼蚌,小白点状的幼蚌脱落至水底,营底栖生活。佛耳丽蚌生长缓慢,寿命长达39龄以上。


地理分布

佛耳丽蚌在中国左江和右江上中游河段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右江由田东至田阳江段;左江龙州、崇左至扶绥江段;上林县清水河的河口段曾有分布报导。越南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