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鹮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162
中文名 彩鹮
英文名 Glossy Ibis
拉丁名 Plegadis falcinell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
鹈形目
鹮科

体长

49~66 cm

生境

活动于多沼泽的湖泊、河流、水塘、稻田和海岸湿地。

鸣声

粗哑低沉的“e~e~~er”短拖音。

识别

较小的深栗色鹮。远看似大型的深色杓鹬。上体具绿色和紫色光泽。幼鸟体褐色,不具光泽。

分布

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之前在中国是否繁殖并不确定,但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于秦岭和云南大理记录到繁殖个体,偶见于长江下游、华东、华南、广东、香港和海南等地的湖泊周围。我国东部、西南部及新疆、青海等地均有零星记录,其中云南较为常见,最近在陕西汉中发现繁殖种群。

彩鹮分布图

习性

集小群栖于沼泽、稻田和涨水的草地。夜晚直线排列或编队飞回夜栖地。与鹭类混群营巢。

迁徙

部分迁徙彩鹮是有迁徙和分散特性的鸟类,以其流浪的习性而闻名。在繁殖后,成年鸟和幼鸟(通常分成不同的群体)朝各个方向进行散布,常有记录显示在繁殖区域以北出现。在欧洲,彩鹮在秋季迁徙向南,可能大部分迁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南非,一些鸟类是定居性的,一些在繁殖后向北散布,一直到赞比亚。在澳大利亚,繁殖在南部的鸟类在冬季向北迁徙,而在其他地方则出现不规律的局部迁移,这可能与降雨有关,偶尔会迷鸟到新西兰。彩鹮倾向于成群飞行。(引自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