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保护区名称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 河北省承德市
面积(公顷) 20029.8
坐标 东经116°53′-117°31′,北纬42°22′-42°31′
海拔 1500m-1939.6m
主要保护对象 森林生态系统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级
始建时间 20021010
主管部门 林业

地区描述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总面积20029.8公顷。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200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地,黑鹳、金雕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形地貌特征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上界于两个一级单元即(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作为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本区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阶段,上升趋势仍未停止。地形地貌组合 本区的地形地貌组合为高原-波状丘陵-漫滩-接坝山地。地形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熔岩高原丘陵地形: 分布于自然保护区的东部和东北部,由第三纪汉诺坝组玄武岩流盖层所覆盖,构成了表面地势呈波丘状的熔岩台地,台地顶端较平缓,地表坡度一般在15°以下,基岩裸露很少,台面上多覆盖着薄层残积亚沙土。 熔岩高原丘陵平原: 分布于自然保护区的西部和北部,本地形属堆积地形,主要由冲积的砂、砂砾和亚沙土组成;地势比较平坦;河曲十分发育,嵌入冲积层2-3m;河漫滩大面积沼泽化,在河流两岸有阶地断续出现。

重要鸟类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地,黑鹳(Ciconia nigr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重要植被

保护区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类型25个群系。天然针叶林以华北落叶松和云杉为主、针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松、白桦、云杉、山杨为主、天然次生林以白桦、山杨为主和天然灌木林,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80%。

生态特征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塞罕坝区域天然植被的集中分布区,区内天然植被群落保护完好,森林草甸植被和湿地沼泽基本处于原生状态,集中了塞罕坝地区特殊、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种,是塞罕坝地区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理区系交错带最典型的区域,是塞罕坝地区的一个生物基因库,也是河北省最有生态资源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

采取的保护措施

保护机构:2002年经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属国家公益性正处级事业单位。2007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省编办批准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局实行三级行政管理体系,即管理局、管理站、管护点。局一级设核算。管理局下设办公室、保护科、科研科、计财科、公安分局。设置6个管理站、2个定位站、12个管护点、2个检查站和2个哨卡。现管理局人员编制为57人。 基础设施: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争取国家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了管理局综合楼、6个管理站、11个管护点、3座了望塔、7个检查站,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提升了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

管理机构

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http://hbepb.hebei.gov.cn/hbhjt/zwgk/fdzdgknr/zdlyxxgk/ziranshengtaibaohu/101593685477668.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B3%E5%8C%97%E5%A1%9E%E7%BD%95%E5%9D%9D%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