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湖北省十堰市 |
面积(公顷) | 47173.0 |
坐标 | 东经109°54′24″-110°10′32″,北纬31°30′28″-31°57′54″ |
海拔 | 平均220m左右 |
主要保护对象 | 林麝及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
类型 | 野生动物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871210 |
主管部门 | 林业 |
地区描述
湖北竹山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于2013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属林业系统归口管理,是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为一体,并负责区内资源林政、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保障区内治安秩序的综合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资源,尤其是特殊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特征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高山地貌。最高处海拔2635m(枪刀山),最低处海拔400m(百里河口),高差2235m。按土地所处海拔高度分,800m以下的3546公顷、800-1200m的18087公顷、1200m以上的25540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52%、38.34%、54.14%。地面平均坡度36.8°,平均切割深度1215m。保护区基岩主要有石灰岩、板页岩、砂页岩等,其发育的土壤保水性能差,植被遭到破坏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重要鸟类
河源自然保护区的陆生脊椎动物共有343种,其中鸟类175种鸟类资源:鸟类有175种,隶属15目49科。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金雕、白肩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3种。
重要植被
堵河源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十分丰富,共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4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Ⅰ级5种,Ⅱ级21种),国家珍贵树种18种(一级4种,二级14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4种(1级1种,2级11种,3级22种)。(1)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占湖北省总数50种的52%。其中Ⅰ级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5种;Ⅱ级有黄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连香树、桢楠、野大豆、红豆树、鹅掌楸、水青树、香果树、巴山榧树、樟树、喜树、榉树、黄皮树、金荞麦、崖白菜、厚朴、凹叶厚朴、红椿、毛红椿21种。(2)国家珍贵树种。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珍贵树种18种,占湖北省总数28种的64.3%。其中一级珍贵树种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香果树4种;二级珍贵树种有黄杉、秦岭冷杉、麦吊云杉、大果青扦、连香树、杜仲、桢楠、红豆树、鹅掌楸、水青树、椴树、刺楸、厚朴、红椿14种。
生态特征
堵河源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引江补汉中线工程的天然水道,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1/4。堵河源保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水源的好坏和取水、调水设施的安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堵河源保护区处于生态保护的第一线,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采取的保护措施
从2016年1月份起,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协管员制度,为鄂西北秦巴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增加一道“保险”。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总面积为47173公顷,居全省第三位,在十堰市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居第一位。保护区地处秦巴山区,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的重要支点,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属禁止开发区,担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使命。 为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决定从2016年1月份开始,在官渡镇的百里河村、新街村、桃源村,柳林乡的白河村、公祖村、屏峰村、洪坪村、民主村和墨池村等9个行政村设置350名生态协管员,管护森林面积43618.3公顷。生态协管员实行属地管理、行业指导、上下联动的办法,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履行十大生态管护职责,采取管护补助与责任、考核与奖励、工资报酬与绩效相挂钩的管理方式。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http://sthjt.hubei.gov.cn/dtyw/dfdt_1/201601/t20160125_584025.s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9%96%E5%8C%97%E5%A0%B5%E6%B2%B3%E6%BA%90%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