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鵟鹰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251
中文名 白眼鵟鹰
英文名 White - eyed Buzzard
拉丁名 Butastur tees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鹰形目
鹰科

体长

36~43 cm

翼长

88~100 cm

生境

常出没于平原、农田、沼泽等开阔地区附近的森林边缘。

鸣声

哀婉的“k t ~~ wea Lizc留言)” 啸声。

识别

中型的灰色鹫鹰。喉白,具两道深色颊纹和一道喉中线。枕部具一小块白斑。下体褐色,至尾部逐渐变白。停歇时,两翼近乎长及沾棕色的尾端。似灰脸鸳鹰,但虹膜白色。未成年鸟褐色,头部皮黄色,两翼灰色,腿部棕色。成鸟飞行时,两翼宽而钝,银灰褐色飞羽与深色体羽及翼下覆羽对比明显,翼上具皮黄灰色肩斑。幼鸟飞行时下体近乎全乳白色,仅狭窄的翼尖黑色。喙蓝灰色,蜡膜黄色。

分布

在中国仅有记录于西藏南部。亦见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向西延伸至伊朗高原东部,向南至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

习性

本种栖息于山脚平原、林缘灌丛、干旱原野、村庄附近等开阔地区的树上,分布海拔高可至2000米。多单独活动,性机警敏感,有时也在地面上步行捕食。飞行时一般紧贴地面,不常翱翔和滑翔,并在飞行时经常扭转尾羽。主要以小蛇、蛙、蜥蜴、鼠等为食,偶尔也吃小鸟和较大的昆虫。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