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魾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序号 448
中文名 红魾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鲇形目
𬶐科
拉丁名 Bagarius rutilu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IUCN红色名录等级 DD
CITES 未列入
体长 10 - 15cm
体重 20 - 30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最大体长约1米。背绪i-6,臀iv-8-9,胸i-12-13。头和前躯粗大平扁。颁须发达,后伸达胸储基后端。频须纤细。鳃盖膜游离,不与鳃峡相连。背蜡具一后缘光滑硬刺,末端呈丝状延长。尾储深叉形,上下叶末端丝状延长。头背和体表布满纵向嘴突,胸腹面光滑。生活时全身灰黄色,体背具3块灰黑色鞍状斑,两侧向下延伸超过侧线。


栖息地

主要栖息在大型江河的主河道,为底栖鱼类。


食性

性凶猛猎食性,主食小型鱼类、亦食蛙类及虾类。


繁殖

约在5~6月份繁殖。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红河流域。国外分布于老挝和越南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