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鹀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1482
中文名 芦鹀
英文名 Reed Bunting
拉丁名 Emberiza schoenicl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鹀科

体长

15-17cm

生境

栖息于低山平原湿地附近的开阔地带,如灌丛、芦苇丛和草地等。冬季也利用农田和牧场。

鸣声

鸣唱语句较短,常以上提的“zér-”声收尾。鸣叫声为略带粗哑的“tsìu-”声。

识别

较小的鹀。头部黑色并具明显白色下髭纹。雄鸟繁殖羽似苇鹀,区别为上体偏棕色。雌鸟和雄鸟非繁殖羽头部黑色大部消失,顶冠和耳羽具杂斑,眉纹皮黄色,亦似苇鹀,区别为小覆羽棕色而非灰色且上喙具弧度。诸亚种间具细微差异。在中国繁殖的几个亚种中,minor亚种体型最小,pyrrhuloides亚种和zaidamensis亚种体型较大且喙较圆,zaidamensis亚种比pyrrhuloides亚种偏皮黄色而少灰色。

分布

古北界。在中国地区性常见,pyrrhuloides亚种繁殖于西北地区而越冬于黄河上游和甘肃西北部,minor亚种繁殖于东北地区而越冬于华东沿海,zaidamensis亚种为青海北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南部的留鸟,pallidior亚种越冬于华中、华东和华南且迷鸟至台湾,此外passerina亚种、parvirostris亚种和incognita亚种的越冬个体亦偶见于西北地区。

习性

栖于高芦苇地,但冬季亦觅食于林地、田野和乡村开阔地区。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