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鳗鲡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序号 390
中文名 花鳗鲡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鳗鲡目
鳗鲡科
拉丁名 Anguilla marmorata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Marbled eel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CITES 未列入
体长 1.5m
体重 20k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体延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侧扁。头较大。吻短,略平扁。眼中等大,圆形。眼间隔宽阔,微凹。鼻孔每侧2个,两侧鼻孔和前后鼻孔分离较远,前后鼻孔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侧鼻孔间的距离;前鼻孔近吻端边缘,呈短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方偏上,圆孔状。口裂大,端位;口裂微向后下方倾斜,后伸明显超过眼后缘;下颌稍长于上颌。齿尖细,排列成带状;上下颌齿带前方稍宽,后方分内外两齿带;外行齿带2-3行,内行齿带1行;犁骨齿带前方宽阔,具齿6-7行,向后渐减少至1-2行,呈细锥状向后延伸,后端伸达上颌齿带的2/3处。唇发达。舌尖钝,游离;舌基部附于口底。鳃孔中等大,侧位,位于胸鳍基部前下方,近垂直状。肛门位于体中部的前方。 体被细长小鳞,5-6枚小鳞相互垂直交叉排列,呈席纹状,埋于皮下,常为厚厚的皮肤粘液所覆盖。侧线孔明显,起始于胸鳍上角后上方,平直向后延伸至尾端。 背鳍起点远在肛门前上方,其起点距鳃孔的距离较距肛门为近。臀鳍接近肛门,臀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的距离大于头长。背、臀鳍发达,与尾鳍相连续。胸鳍较发达,近圆形。尾鳍后缘钝尖。


栖息地

生长于河口、沼泽、河溪、湖塘、水库等内。


食性

捕食鱼、虾、蟹、蛙及其它小动物,也食落入水中的大动物尸体。能到水外湿草地和雨后的竹林及灌木丛内觅食。


繁殖

当10-11月刮西北风时节,即开始往河口移动,入海繁殖。花鳗鲡的产卵场约位于菲律宾南、斯里兰卡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深海沟中。生殖后亲鱼死亡,卵在海流中孵化,初孵出仔鱼为白色薄软的叶状体,叶状体被海流带到陆地沿岸后发生变态,变成短的圆线条状的幼鳗,亦称线鳗,进入淡水河湖内索食生长。在中国台湾省台东的大武河口,中秋节前可见到长约70毫米的花鳗苗。福建省九龙江在3-4月间鳗苗进入河口。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达朝鲜南部及日本纪州,西达东非,东达南太平洋的马贵斯群岛,南达澳大利亚南部。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下游及以南的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台湾到广东、海南岛及广西等江河。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