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雕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227
中文名 草原雕
英文名 Steppe Eagle
拉丁名 Aquila nipalensi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EN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
鹰形目
鹰科

体长

70~82cm

翼长

175~214cm

生境

常栖息于开阔的草原、草地、荒漠、低山丘陵等地带,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亦可见其踪影。繁殖时常营巢于悬崖岩石上或山丘顶部岩石堆中,有时亦营巢于地面、土堆、小山坡上。

鸣声

有时发出响亮的“en-en”声。

识别

大型雕。通体深褐色,外形凶狠,尾平。成鸟与其他通体深色的雕易混淆,但飞羽灰色并布满稀疏的横斑,且翼裾为深色。有时翼下大覆羽具浅色翼斑似幼鸟。与乌雕相比,头部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翼指比乌雕更为展开。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幼鸟体羽浅咖啡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而端部白色,后翼缘的白色斑带与黑色飞羽对比明显。翼上具两道皮黄色横纹,尾上覆羽具“V”字形皮黄色斑。尾部有时呈楔形。虹膜浅褐色,喙灰色,蜡膜黄色。

分布

繁殖于阿尔泰山脉、蒙古国和西伯利亚东南部;越冬于南亚次大陆北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在中国,甚常见于北方的干旱平原,繁殖鸟或夏候鸟见于新疆西部喀什和天山地区,东至青海、内蒙古及河北。迁徙时见于中国大部地区,越冬于贵州、广东和海南。

草原雕分布图

习性

喜生活于宽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营巢于悬崖上、山顶岩石堆中、小山坡、小土堆等场所。常数只翻翔于天空或静立于电线、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亦喜食腐肉,在一些地区,本种常在垃圾场周边活动。以野兔、鼠免、黄鼠、跳鼠、田鼠、旱獭、沙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甚至还会捕食貂类、鼬类等小型食肉目动物。在内蒙古,也有几只草原雕一起吃掉牧民羊的报告。

迁徙

洲际迁徙东方种群完全迁徙,于8月末和9月离开繁殖地;避免穿越海洋,大量观察到在狭窄地带聚集,例如以色列、苏伊士运河和曼德卜海峡;冬季在中东、阿拉伯半岛和东南非洲越冬。尼泊尔种群的迁徙程度较低,主要在南亚越冬。(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4)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