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鹀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 1476 |
中文名 | 褐头鹀 |
英文名 | Red - headed Bunting |
拉丁名 | Emberiza brunicep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鹀科 |
体长
15-16.5cm
生境
出没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各种灌丛和草丛中,尤其喜欢栖息于丘陵地带长有稀疏树木和灌木的干旱平原、溪流和农田,也栖息于半荒漠、荒漠和沙漠中的小乔木和灌木林里。
鸣声
鸣声为沙哑、单调的“twip”声。
识别
较大的偏黄色鹀。头部无条纹。雄鸟不易被误认,栗色的头、胸部与亮黄色的颈圈和腹部形成对比,部分个体具些许红色。雄鸟非繁殖羽体色较暗。雌鸟上体浅沙黄色,下体浅黄色,顶冠和翕部具偏黑色纵纹,与黑头鹀雌鸟的区别为腰、臀部黄色且翼羽边缘皮黄色而非白色。幼鸟体羽偏灰色,纵纹密布并延至胸部。
分布
中亚,越冬于印度。在中国地区性常见,繁殖于阿尔泰山、天山和新疆西部地区,迷鸟至北京和香港。
习性
栖于有灌丛的开阔干旱平原。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