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𩷶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序号 442
中文名 长丝𩷶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鲇形目
𩷶科
拉丁名 Pangasius sanitwangsei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IUCN红色名录等级 CR
CITES 未列入
体长 30 - 40cm
体重 200 - 500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Ⅰ-7—8;臀鳍条iii-26—29;胸鳍条Ⅰ-12—13;腹鳍条i-6。鳃耙16。 体长为体高的2.7—4.0倍,为头长的3.8—4.7倍,为尾柄长的7.3—8.7倍。头长为吻长的2.4—3.7倍,为眼径的9.3—18.5倍,为眼间距的10.9—12.8倍,为颌须长的3.4—4.1倍,为颏须长的5.9—6.7倍。口裂宽为口裂长的3.2—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5—2.4倍。 体延长,头部以后稍侧扁。背鳍起点以前稍向吻端下斜,起点以后较平直。腹部圆。头小,稍平扁。吻短而钝宽。眼侧位,眼缘游离,眼间隔宽阔。鼻孔2对,前对近吻端,后对位于口角前上方,二者相隔一定距离。口宽大,上颌略突出于下颌。须2对,颌须始于口角上侧,其长大于眼径,末端伸过眼后缘;颏须短小。上颌齿带连续,无中缝;下颌齿带不连续,有中缝;犁骨和腭骨齿带连成整块。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 背鳍硬刺后缘具弱锯齿,末端延长成丝,起点前于胸鳍末端垂直上方。脂鳍短小,其长约等于眼径。臀鳍基长,外缘凹入。胸鳍镰刀状,硬刺后缘有弱锯齿,末端延长成丝。腹鳍起点约位背鳍后端的垂直下方。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叶端尖。 体被光滑皮肤,侧线完全而明显。 体背部褐色,体侧下半部及腹部银白色;背鳍、胸鳍和尾鳍具褐色带,其边缘色浅;腹鳍、臀鳍色浅。


栖息地

主要栖息在河流和湖泊中。


食性

主要以底栖动物、软体动物、浮游动物和植物为食。


繁殖

它们会选择适合产卵的底部表面,并在那里产卵。卵会孵化成幼鱼,然后由父母或其他成年鱼照顾和保护。


地理分布

澜沧江下游水系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