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23
中文名 鸳鸯
英文名 Mandarin Duck
拉丁名 Aix galericulat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雁形目
鸭科

体长

41~51cm

翼长

65~75cm

生境

冬季栖息于较开阔水域,也会出现于溪流中。繁殖期多出没于林木密集的河流处,也能在城市公园中繁殖栖息。

鸣声

通常较为安静,鸣叫为较高的“weee-weee”声。

识别

小型而色彩艳丽的鸭。雄鸟有醒目的白色眉纹,金色颈部具丝状饰翎,翼折拢后形成独特的棕黄色炫耀性“帆状饰羽”,喙红色。雌鸟不甚艳丽,通体亮灰色,具雅致的白色眼圈,眼后具白色眼纹,喙灰色。雄鸟冬羽似雌鸟,但喙为红色。繁殖羽:具色彩极为丰富的羽饰,和其他种易于区分。三级飞羽内侧的一对飞羽特化成如银杏叶形状的帆状羽。喙红色,嘴甲白色。足橙色。蚀羽:似雌性羽色。喙不如繁殖羽鲜艳,变成暗淡混浊的红色。和雌性成鸟的区别:喙红色,可以和雌性区分。但雌性偶有喙部全红的个体,需注意。内侧次级飞羽(翼镜部)无白斑;雌性内侧数枚飞羽具白斑。胁部淡色斑不圆,有棱角;雌性淡色斑圆形。足橙色;雌性为沾灰绿色的黄色或暗橙黄色。和雄性稚羽的区别:肩羽为均匀的茶褐色,不似稚羽具明显的淡色羽缘。覆羽色亦均匀,不似稚羽具淡色羽缘。胁羽比稚羽更圆,淡色斑比稚羽更宽;稚羽的淡色斑极细。稚羽从胸到胁密布整齐排列的小斑点,胸部斑点褐色,比成鸟色淡。蚀羽→繁殖羽:和雄性稚羽→第一次繁殖羽的区别:肩羽残留着未换羽的蚀羽,无淡色羽缘。同样,覆羽亦无淡色羽缘;稚羽肩羽、覆羽则具明显的淡色羽缘。胁部残留的蚀羽偏圆,淡色斑更宽。稚羽:和 蚀羽的区别参见 蚀羽项。与雌性稚羽的区别:喙红色,初期和雌性一样发黑,难辨别,但很快就会变红,从而易于区分。内侧次级飞羽(翼镜部)无白斑;雌性稚羽内侧数枚飞羽具白斑。足比雌性鲜艳,更偏橙色。与雌性成鸟相比:上体的背部、肩羽具明显的浅色羽缘。覆羽亦具淡色羽缘。胸到胁密布整齐排列的小斑点。胁羽的淡色斑呈细线状;雌性成鸟宽,先端圆。喙比雌性更红,足更偏橙色。稚羽→第一次繁殖羽:和雄性蚀羽→繁殖羽的识别,参见雄性蚀羽→繁殖羽项。稚羽:和雄性稚羽的区别参见雄性羽项。和雌性成鸟的区别参见雌性成鸟项。稚羽:和雄性稚羽的区别参见雄性稚羽项。和雌性成鸟的区别参见雌性成鸟项。

分布

东北亚、华东和日本。引种至其他地区。在中国,繁殖于长江以北的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南地区;越冬于华北及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地区;在台湾为留鸟。在北京、杭州等城市园林水域中非常常见,其他分布区易见或偶见。

鸳鸯分布图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