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序号 47
中文名 黄喉貂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鼬科
拉丁名 Martes flavigula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Yellow - throated Marte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CITES 附录III
体长 450 - 650mm
体重 1.3 - 3kg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黄喉貂为大型触科动物,头体长45-65cm,尾长37-45cm,体重1.3-3kg。具有一条显眼的粗大尾巴,尾长可达头体长的70%-80%。与其他融科动物相比,黄喉貂四肢相对身体的比例较长,后肢较前肢更长且更为粗。黄喉貂具有鲜亮的独特毛色,易于识别:头部、枕品臀部、后肢和尾巴为黑色至棕黑色,而喉部、肩部、胸部和前肢上部则为对比显著的亮黄色至金黄色下领与颊为白色或黄白色。整体毛色呈现头尾黑、中间亮黄的模式,因此在中国西南的部分地区,被当地人俗称为“两头黑”。


栖息地

其栖息地包括多种多样的天然林、灌木林、人工林等不同类型。


食性

食性较杂,包括小型兽类、鸟类、鸟蛋、蛙类、吧行类、昆虫和植物果实。它们具有出色的吧树能力经常会上树捕食。黄喉貂攻击能力强,可以猎杀比自身体型大很多的猎物,包括小型有蹄类动物(例如林麝小鹰、毛冠鹿)和灵长类动物 (例如猕猴)。黄喉貂会搜寻和攻击蜂巢(包括人工养蜂的蜂箱)取食蜂蜜和峰蜡,因此在部分地区也被称为“蜜狗”。


繁殖

夏季6-8月交配,次年3-6月产仔,膏仔数2-5只。


地理分布

黄喉貂广泛分布在俄罗斯东部至中国东北,并经华中华南延伸至东南亚、喜马拉雅和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广大地区,以及近陆大型岛屿,包括俄罗斯、朝鲜半岛、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业、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巴基斯华东、西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台湾、海南2个大型岛。青海省内分布于班玛。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

王湘国,张同作. 三江源野生动物图谱[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