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白鹮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编号 159
中文名 黑头白鹮
英文名 Black - headed Ibis
拉丁名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
鹈形目
鹮科

体长

65~76cm

生境

活动于多植被的沼泽、湖泊、河岸、水塘和稻田湿地。

鸣声

低沉而简短的“en g~en~eng”鼻音。

识别

不易被误认的大型白色鹮。头黑色,喙长而下弯,尾部被蓬松的灰色三级飞羽所覆盖。

分布

印度、中国南部和东部、日本、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冬候鸟罕见于华东和华南沿海含台湾,偶至内陆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原分布于北非的埃及圣鹮(Threskiornisaethiopica)有野化种群分布于台湾,区别在于“尾部”(为三级飞羽)黑色,如今被视作入侵物种。

黑头白鹮分布图

习性

喜多芦苇的沼泽和涨水的草地。常集小群,不停走动寻找食物或编队飞行。与鹳类和其他水鸟混群营巢。

迁徙

部分迁徙在整个印度次大陆,黑头白鹮是定居性的,但会频繁进行与水条件相关的游牧活动;中国东部的种群在冬季迁徙到中国东南部,偶尔到台湾。在日本很少见,自1874年至1985年间只有77个记录;向南迁徙至菲律宾也很少见。常以单行或V形编队飞行。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