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订间差异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3年9月16日 (六) 11:04的最新版本
保护区名称 | 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福建省三明市 |
面积(公顷) | 13022.0 |
坐标 | 东经116°46′41″—116°59′24″,北纬26°35′47″—26°49′56″ |
海拔 | 1858m |
主要保护对象 | 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福建闽江源头森林 |
类型 | 森林生态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20000315 |
主管部门 | 林业 |
地区描述
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于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3022公顷。属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武夷山脉中段重要的生物区系组份、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和福建闽江正源头森林植被。保护区内主峰金铙山白石顶海拔1858米,是福建省境内第一高峰,金铙山南麓是闽江的正源头。
地形地貌特征
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闽西北加里东隆起带,崇安—石城深断裂的西侧。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出露不全。以加里东侵入岩与燕山期侵入岩分布最广。东部为中山代地层及岩浆侵入活动为主,西部则是古老的变质岩基底出露。构造线主要有北东和北西向两组。中生代地层基本上呈北东向展布。古老变质岩中发育韧性剪刀带,片麻理发育,地层变质揉皱强烈。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以中、低山地貌类型为主,海拔在250-1858米之间,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从东北向西南倾斜。西南山势平缓,中部为低山丘陵地,东北部有王家山、宝峰山、等比山等山峰,最高峰白石顶海拔1858米。因流水切割,多“V”型峡谷和深谷,山地坡度在30°-45°之间。
重要鸟类
截至2006年,保护区内鸟纲18目48科194种。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等。属于中日、中澳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种类各为56种和13种。
重要植被
截至2006年,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28科899属2268种,其中蕨类植物43科82属183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9种;被子植物178科805属2066种。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钟萼木、南方红豆杉和银杏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香榧、花榈木等27种。野生兰科植物64种,福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3种,模式标本种与特有种有3种。
生态特征
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闽江的发源地,保护区内分布有南方红豆杉群落、钟萼木群落、雷公鹅耳枥群落、福建山樱花群落、深山含笑群落、香果树群落、浙江红山茶群落七大植物群落,为武夷山脉中段特有的生物群落。有建宁金腰、建宁椴和建宁野鸦椿3种的模式标本种。保护区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保护区对于闽江水源涵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义。
采取的保护措施
管好护林员队伍,要通过健全制度、奖优罚劣、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进一步提高护林员素质;做好资源保护,尤其对各自辖区内“重点”、“弱点”及“热点”管理区域要合理安排,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消除隐患,确保资源安全;做好站所建设,要加强所站“人、财、物”的管理,以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把站所软硬件设施提升到新水平;理顺关系,要积极协调好管理站同社区、村集体、群众的关系,为管理站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