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3年9月16日 (六) 11:01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保护区名称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面积(公顷) 47300.0
坐标 东经108°5ˊ~108°24ˊ,北纬26°15ˊ~26°32ˊ
海拔 主峰2178.8m
主要保护对象 中亚热带森林及秃杉等珍稀植物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级
始建时间 19820612
主管部门 林业

地区描述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有林地面积为3509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4167公顷,活立木蓄积2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较好地保存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始面貌,是难得的科研教学基地。

地形地貌特征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和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复理石韵律发育良好的凝灰岩。这类岩石的塑性极强,抗压强度及弹性模数较小,易于风化,难以产生裂隙,在地貌上形成缓坡、丘陵。然而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之后,风化裂隙带发育良好,浅层地下水极为丰富,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发育。

重要鸟类

保护区内共有白颈长尾雉鸳鸯黑冠鹃隼等23种一、二级保护动物

重要植被

植物已经鉴定的共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其中,种子植物825种,蕨类249种,苔藓112种,真菌203种。保护区共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异形玉叶金花、白辛树、秃杉、马尾树、水青树、金佛山兰、鹅掌楸、福建柏、十齿花、香果树、半风荷、柔毛油杉、翠柏、木瓜红等列入国家一、二级濒危、珍稀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别是重点保护对象—秃杉,起源古老,仅在中国云南的怒江、澜沧江流域,湖北的利川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有分布。雷公山的秃杉林群落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原生性较强,现尚保存完好的秃杉天然林有35片,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林的研究基地

生态特征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植被资源比较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这些森林有些虽然受到一些人为的干扰和破坏,但它的群落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空间结构、群落动态以及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的功能等方面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并具有珍稀种、孑遗种与特有种三者兼备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始面貌,是难得的科研教学基地。此外,由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特殊,特别是由于森林植被的大面积覆盖,不但对黔东南地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环境改善及生态平衡的维持起着支柱的作用,而且是清水江、都柳江两江流域水量的补充和调节的源泉,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资源的重要维持者。保护区内可以合理利用的自然资源,较为突出的还有水资源。水质优良,无污染,水力资源丰富。气候的垂直分异,可用来配置各类经济植物的种植。此外,本区有中草药625种,有些可以扩大栽培。加之山势雄伟、瀑布多级、山花遍野、森林苍翠,苗族风情浓郁和历史遗迹,具有旅游价值。

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是落实网格化管理,压实责任到人。管理站形成站长抓全盘、林政员包村、护林员包片、林农包山头地块的网格化管理格局,既明确各自职责,又要齐抓共管,哪里出问题就追究责任到哪里。管理站与林政员签订责任书4份、与护林员签订责任书7份、与各村签订公益林管护协议6份、与林农签订森林防火告知书1300多份。二是组织护林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组织护林员集中培训,讲解《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条款,让护林员熟悉相关法律条款便于宣传和履职;讲解护林员职责,要求护林员及时报告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情况,及时制止偷砍滥伐、乱捕滥猎、非法占用林地、违规建设、违规野外用火、违规进入自然保护区等情况;讲解安全注意事项,防范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防范毒虫毒蛇兽类伤害等意外情况;强调要加强学习森林火灾扑救知识、急救知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与属地政府、村联防联控,筑牢森林防火墙。积极与西江镇政府及辖区内的6个村沟通协调,联合制定和完善西江镇、西江管理站及辖区各村森林防灭火预案,成立村级义务扑火队6 支,并抓好培训演练,实施群防群治。协同西江镇在雷公山保护区周边村寨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督促各村在进入雷公山保护区的主要入山路口设立6个森林防火值守卡点,加强火源管控和对入山群众的宣传教育。 四是多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组织林政员、护林员入户宣传保护区相关法规、宣传森林防火1300多户;入村组织村组干、护林员、群众代表召开宣传会6次,以违法违规警示案例向群众作宣传;进校园开展科普宣传1次;利用民族节日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3次;到种养殖场、项目建设工地宣传法规15次;常态化利用车载喇叭宣传森林防火和自然保护区相关政策知识。

管理机构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B7%E5%85%AC%E5%B1%B1%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2)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5071/3230Z4VQ0amMBngwQJk-8Gi4cvf835BukFJ3cbt74UV3av5uRCDhxdxC3duZnS1ptKnNJJtqRyWICyf8U-W6NbX-H5zlYi8fkgZCHRPImkj94sH2Urr1SJ9zkTX6Kj8XYg (3) http://lgsbhq.qdn.gov.cn/xwzx_5831567/lsxw_5831568/202302/t20230210_7818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