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2023年9月16日 (六) 11:00的最新版本

保护区名称 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 吉林省白山市
面积(公顷) 21995.0
坐标
海拔 278m-1201m
主要保护对象 原麝及其栖息地
类型 野生动物
级别 国家级
始建时间 20061229
主管部门 林业

地区描述

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原麝及其栖息地。该区内的植被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昼夜温差较大,悬崖峭壁较多,是原麝良好的栖息地,是吉林省原麝分布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

地形地貌特征

原麝保护区为切割中山地区,属老岭山脉东段。海拔多在500—900米之间,最高山峰为双书峰,海拔为1201 米,最低海拔为葫芦套278 米。

重要鸟类

野生脊椎动物6纲33目86科355种。鸟类46科246种;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中兽类有原麝、紫貂等2种,鸟类中有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其中兽类有黑熊、猞猁、青鼬、水獭、马鹿等5种,鸟类有凤头蜂鹰黑鸢大鵟灰脸鵟鹰游隼雕鸮长尾林鸮花尾榛鸡鸳鸯等29种。

重要植被

野生植物194科918种(包括真菌共1120种)。其中苔藓类40科59属126种;分别占保护区植物总科数的26.14%、占总属数的13.44%、总种数的13.73%;蕨类20科33属62种;分别占保护区植物总科数的13.07%、占总属数的7.52%、总种数的6.75%;种子植物93科347属730种(裸子植物有2科10种;被子植物有91科720种。);分别占保护区植物总科数的60.78%、占总属数的79.04%、总种数的79.52%(表3-1)。真菌类有41科202种。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

生态特征

吉林白山原麝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存完整,山地景观独特,珍稀物种多样、集中,是集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保护区各项工作现已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保护区资源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在保护以野生原麝为主的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采取的保护措施

近几年来,保护区管理机构积极邀请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白山市林业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组成专家组,对保护区内生物资源进行全面考察,于2009年9月完成了《吉林白山原麝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吉林白山原麝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野生原麝野外救护工作。在白马浪建设了野生原麝野外救护驯化基地,并成功救护了一批原麝。自2008年以来共救护野生原麝7只,在此基础上,请教专家、摸索经验、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开展了野生原麝的人工驯养与繁殖工作,目前白马浪野生原麝驯化基地野外救护、驯化、繁殖的原麝数量已达21只。保护区准备将其中一部分进行野化后,放归自然。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原麝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保护区3座界碑;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165个界桩;制作了5个宣传牌、7个警示标牌;125副条幅;印发宣传单2万余张。完成铁蒺藜网围栏5700米;设立瞭望塔1座;架设白马浪驯养基地输电线路1100米;修路11000米;在原麝保护区的主要分布区分设了5个监测点,加强对原麝的监测和保护;并且根据冬季可能会造成野生动物食物短缺的情况,在原麝的重点分布区搭起了遮雪棚,定期投放一些多汁饲料,为其补充营养,确保扩大原麝种群数量。在做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保护区管理机构大力开展对保护区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电视等各种媒体对保护区进行宣传,增强人们对保护区的认识,培养热爱保护区、维护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社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激发广大群众保护环境的热情。公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很大提高;积极引导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业,如:包沟养林蛙、林下种药、小型生态林业等项目,并且给予一定政策,让区内村民切实感受到生态资源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保护区经常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抓好与当地村民共建共管工作,通过发证、签订协议与合同,与当地居民一起共同维护和管理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通过与社区的共建工作,基本上杜绝了在保护区内的偷猎等违法犯罪行为。村民反映,在保护区内的不同地点,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看到了多年不曾见过的原麝出没,可见野生原麝种群有不断增加的态势。保护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巡护、病虫害防治等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资源管理办法,严禁游客及附近村民进入到保护区的缓冲区及核心区进行各种活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经过自然保护区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加大了野外巡护和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经专家多次实地调查,区内现有野生原麝种群数量约39只,证实野生原麝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http://xxgk.jl.gov.cn/zcbm/fgw_98007/xxgkmlqy/201812/t20181205_5686546.html http://www.jl.gov.cn/szfzt/stjlmlzg/zrbh/zrbh1/gjjbhq/201505/t20150527_3768025.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9%E6%9E%97%E7%99%BD%E5%B1%B1%E5%8E%9F%E9%BA%9D%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