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 内蒙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
面积(公顷) | 119413.0 |
坐标 | 东经116°22′—117°00,北纬43°11′—43°27′ |
海拔 | 2500m以上 |
主要保护对象 | 珍稀鸟类及其生境 |
类型 | 野生动物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871029 |
主管部门 | 环保 |
地区描述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部,距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经棚镇约90公里,总面积119413.55公顷。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河流、沼泽型湿地,草原,林地、沙地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火山遗迹、历史文化古迹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地形地貌特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及周围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大兴安岭新华夏隆起带,新构造运动强烈。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的东西断裂,以及多次的火山喷发等,奠定了本地貌发育的格局,也为水资源的分布打下了基础,加之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地带性差异等多种自然地理因素,都对保护区水资源的生成、分布、储存及运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多种自然条件中,降水是本地区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多少及地区差异,直接影响地表水的发育程度及河流特征,也决定了地下水,特别是浅水的分布状况和富水程度
重要鸟类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尾海雕、玉带海雕、金雕、白头鹤、丹顶鹤、大鸨、遗鸥、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有赤颈䴙䴘、角䴙䴘、卷羽鹈鹕、黄嘴白鹭、白琵鹭、鸿雁、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鸳鸯、黑鸢、苍鹰、雀鹰等。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鸟类物种优先序列的有27种。
重要植被
1.截止2013年已查明: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2科279属544种。其中包括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第一批),分别是沙芦草和毛披碱草;水生浮游植物72种。 2.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中孕含着大量的具有经济意义的植物,初步统计有药用植物294种,占保护区全部维管植物68%,常见的种类有:甘草、麻黄、防风、柴胡、益母草、黄芩、香蒲、芦根、穿龙薯蓣、黄精、一叶秋、肋柱花、香青兰、兰盆花等。保护区中等质量以上牧草约有183种,其中有83种为优良牧草。保护区内还具有丰富的观赏植物,如二色补血草、飞燕草、柳穿鱼、山丹、石竹、野婴栗等约75种。除此外,保护区内还有许多种食用植物,如野菜类有苣卖菜、反枝苋、野韭、黄花菜等,野果有山楂、山荆子、秋子梨等。
生态特征
保护区西北部的玄武岩台地及湖积平原上是宽阔坦荡的大草原,这里发育着内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义的栗钙土禾草草原。在保护区南部的小腾格里沙地上是别具特色的榆树疏林草原景观区,它是草原地带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在保护区东南部的波状沙丘中,沙坨地植被与湿地植被镶嵌分布,这里疏林、灌丛、草甸、植被及沼泽植被环状分布,从而构成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沙地草原景观类型。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内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内陆湖泊生态系统,遍布保护区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泽及湿草甸等构成了占保护区总面积35.8%的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起到了主导作用。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集特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地形、地貌类型于一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囊阔了草原、湖泊、湿地、林地、沙地、山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对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采取的保护措施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以新的理念采取了多种新的尝试并找到治理盐碱地比较适用的方法。在盐碱地治理思路上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措施,工程、生物、农业、管理措施综合运用,重点突出生态修复的效果,对不同类型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在达里湖南岸,利用水分条件好,自然恢复快等特点采取围封治理措施,投入少,效果好。集中大量人力,财力,采取裁植耐盐碱植物,栽置沙障等措施,重点治理了达里湖东岸和北岸的盐碱地。原理就是主要依靠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1、围栏封育 主要是达里湖南岸,利用水分条件好,自然恢复快等特点,采取围封治理措施。2003年和2005年分别争取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对保护区南、北河口核心区和部分缓冲区网围栏进行了全部更新,对达里湖南岸周边草场进行了围封,并将保护区所在地与嘎查置换的草地及达里湖周围部分退水地段也进行了围封,总投入134万余元,围封总长度5万余延长米。围封材料全部使用的是刺线、水泥桩。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湖区周边草原植被得到了恢复。 2、耐盐碱植物试验 2007年,在北河口的盐碱裸地上采用羊粪、石膏、羊粪+石膏、沙子+羊粪、石膏+羊粪+沙子等不同措施改良土壤,分别种植碱茅、草木樨、披碱草、(进口) 披碱草、赖草及本地冰草,进行耐盐碱植物筛选试验,记录了相关数据。种子10天后发芽,发芽率在90%。一个月后测苗高,平均高度为10cm;40天后再测苗高,平均高度为30cm。试验表明通过物理化学措施改良PH值高达9-11的盐碱地可以使植被恢复。翌年监测返青率,返青率相对高的植物为碱茅、披碱草、冰草,其余植物返青率较低,且被碱蓬、碱茅等本地植物所替代。从实验结果看,采取本地植物来治理盐碱地是非常理想的办法。3、种植耐盐碱灌木 2005年,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在北河口用机械开沟,进行怪柳等灌木树种栽植试验,虽然树木成活率较低,但通过开沟整地,本地植物碱茅等大量生长,目前植被覆盖度已达90%.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在随后的2008年至2012年间,在达里湖北岸采取对土壤添加羊粪+石膏、羊粪、覆地膜及换土等因地制宜的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淡水灌溉,共栽植怪柳20余万株,其中2008年成活率达到37%,2009一2011年成活率平均达到80%以上。通过裁植结果来看,方面怪柳成活,改善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采取的这些人工措施,使盐碱土壤得到改良,当地植物碱蓬、碱茅等大量生长,植被盖度达90%以上。通过这种方式盐碱地治理面积达3000余亩,治理效果显著。 4、用碱蓬埋沙障,种植碱茅 2011年,在达里湖北岸宇宙井子利用碱茅和碱蓬埋设沙障。具体方法就是:在盐碱滩上机械开0.4米深的沟,行距为1.5米,利用本地秋季刘割的碱蓬、碱茅埋设沙障,地上高度为0.2米以上,地下埋深0.2米。这种方式与直接种植碱蓬、碱茅种子相比,埋沙障既能挡风有效减少风蚀,又能保证种子在自然环境下破壳,缩短休眠期,提高发芽率。本地碱蓬、碱茅易采集、成本低、供应足,采用当地的植物来治理盐碱地,具有适应能力强、发芽率高、见效快等特点,还免去了处理种子、储藏种子等环节。共埋设碱蓬沙障1200亩,完成机械开沟2400亩,投入治理资金115万元;同时投入11万余元收购本地碱茅种子1200公斤。2012年种植碱茅1000亩。通过治理,宇宙井子风起碱土漫天飞扬的环境得到完全治理,植被覆盖度达到了60%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也是进行多年探索治理盐碱地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目前,达里湖周边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已恢复植被5万余亩,不论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达里湖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又处在浑善达克沙地边缘,沙地环境的边缘效应十分明显,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将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盐碱地的治理,降低土壤PH值,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恢复植被,从而改善了湖区环境,对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防尘固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恢复达里湖周边湿地自然景观,提高了自然景观的可观赏性,促进了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盐碱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也为牧民提供了打草场,提高了冬季饲草储备量,增加了牧民收入。也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鸟类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每年春秋两季数以万计的候鸟迁徙至达里湖地区,补充体力,休养生息。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鸟类种类已从235种增加至280种之多。盐碱地的治理和草地植被的恢复,为鱼类的产卵提供了大量的附着物,改善了鱼类产卵条件,提高了鱼苗的孵化率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 https://www.baidu.com/link?url=y401t5k1FO3PYBMPbozuJesXBDOVEnSsb2FdvzbqFQm9rrCzzxVFDQXyQEiE5sy_30YSOqXb06qN8T1hAnVvzQYjnFWjPQsLDqoi2Rzt1iLnNbcljrRE2aDHed3KtrUKS69J8vE9iFziJub-cETjvXWnPktFkQwiDKNqy-okFLOyo94MFN-jbo8niXc0K4wWS44Ipfv8C-OF6VN05EfnOcV5nQk5zeMvaQh5dFSerGG&wd=&eqid=a82d380b0020f7a00000000264e4aca3 (2) https://www.baidu.com/link?url=iqhLQu5ZnEMZa4Uxi1O6Yb_i2HodJt101clJZAEoGuqS-iweBM30uYMqj4Fy4uQUcwc3CeFWP10wftcIBAad15p5VGX4GmMJN-m7a6Akzr3&wd=&eqid=a82d380b0020f7a00000000264e4aca3 (3)https://www.baidu.com/link?url=Gk_rJom_48vlmKw4DAlApzoaG3xgXaLiIsPvbEtnZNMuJ0dQC8KNeELSodrTZ5eMBOf8xXm97XPY44DJ8j1MSa&wd=&eqid=a82d380b0020f7a00000000264e4aca3